1土传病害 2土壤盐渍化 3土壤酸碱(PH 值)失衡 4土壤板结
一、土传病害
草莓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草莓根部或茎基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
病虫害有:
1、真菌性病害: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红叶病等
2、细菌性病害:青枯病、空心断头病等
3、虫害:根结线虫、芽线虫、金针虫、地老虎、蛴螬、蝼蛄、二斑叶螨、跗线螨等
4、病毒病害: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皱缩病毒、草莓镶脉病毒
由于草莓生长周期长、重茬严重,大幅度使用高毒杀虫杀菌剂,草莓农药残留非常严重,有害微生物及土传病菌逐渐积累,草莓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加之施用未完全腐熟的粪便和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退化,营养失衡,有益菌群下降,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加重,造成草莓植株长势衰弱,死棵烂苗严重,最后死亡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二、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原因:
1、不合理的施肥方式,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化肥用量过大,偏施肥料(特别是含氮多的);长期不施用有机肥 (农家肥);施用有机肥种类单一,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少,中微量元素不足,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
2、劣质肥料的使用:如长期使用掺入火碱的鸡粪或猪粪和含有重金属的商品有机肥,会造成土壤快速恶化,加重土壤盐分积累。
3、长期不补充有益微生物菌,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有害菌数量增加,导致土壤板结、根系环境恶劣,不能正常吸收土壤中所需养分。
4、长期采取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排水不畅,会对土壤造成压实和淋洗的不良影响,使土壤耕种层处于厌氧状态,抑制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大水漫灌会将易于移动的元素,如氮、钾、镁、硼等大中微量元素淋洗到土壤深层,沟渠过浅,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盐分积累,盐渍化加剧,加重土壤盐分浓度。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1、影响作物生长
由于土壤盐浓度过高,导致作物根系无法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出现缺素症状,表现为植株长势弱、发黄、发蔫、根系不牢等症状,严重时根系死亡,导致整株枯死。
2、易发病虫害
土壤盐渍化导致作物脱水,影响正常的呼吸作用,免疫力降低,另外水分养分供应不上去,叶果部表皮细胞长得不健壮,受外界环境影响产生伤口,易被病原菌侵染而引发叶果部病害。
3、降低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在盐渍化土壤中生长的作物,果实产量和品质会受到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不能正常吸收水分、无机盐供地上部利用,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制造的氨基酸、有机酸、糖等营养及风味物质减少,导致果实个小、品相差、口味差,降低果实产量、品质,一些盐渍化特别严重的地块,使农作物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三、土壤酸碱(PH值)失衡
土壤pH就是指土壤的酸碱度。酸碱度的量程为0至14 ,依据pH从小到大分别为酸性、中性和碱性,pH值为7
时则表示土壤呈中性反应,小于 7为酸性,而大于7则为碱性。 土壤过酸或过碱草莓都无法健康成长。所以土壤酸碱度相当重要!
pH值范围级别
强酸性<4.5 弱碱性7.5~8.5 酸性4.5~5.5
碱性8.5~9.0
弱酸性5.5~6.5 强碱性>9.0 中性6.5~7.5
南方红壤、黄壤等多表现为酸性反应,pH值在5.0-6.5之间,个别的土壤甚至pH 值为4。
而北方土壤一般为中性或碱性反应,pH值在7.0-8.5之间 。
草莓要求土壤微酸性,以5.8至6.5最适宜。
中性沙壤土、微酸性ph值在5.5-6之间为宜。
草莓适宜在中性微酸的土壤中生长。草莓不同品种发根量对土壤酸碱度反应不一,pH值在5~8 范围内草莓根系基本处于新根数量上升状态,根系可正常活动,维持地上部分良好生长。在偏酸性土壤中新根粗短、弯曲,先端变黑死亡。先端死亡后,根的吸收作用受阻,初生根很快变黑,不再萌发侧根。
四、土壤板结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
土壤板结原因
1、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黏土中的黏粒含量较多,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2、有机质含量少,不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理化性状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过小,导致土壤板结。
4、长期单一地偏施化肥,农家肥严重不足,重氮轻磷钾肥,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
土壤板结的危害
土壤板结会造成土壤的吸水、吸氧及营养物质的吸附能力降低,通透能力的下降,使耕种层形成厌氧状态,导致有害厌氧菌菌群的增多,有益菌菌群减少,影响草莓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吸收营养能力。
草莓抗重茬综合解决方案:
1)连作改为轮作制:
提倡一年一栽制,一年一倒茬,草莓与其它农作物实行合理的轮换倒茬栽植,是目前解决重茬减产的一种有效办法。但在耕地少且以种草莓为支柱的产区实行起来有些困难。
(2)增施有机肥:
草莓采收完毕后,大量增施有机肥,并进行深耕,对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效果较好。
(3)后茬栽种禾本科作物:
在草莓采收结束后,栽种一些玉米、高梁等禾本科作物,然后割青,将其秸秆压入土中做绿肥。此法不仅可以减轻病害,而且可以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和质地。
(4)每年进行土壤消毒 ,可用太阳能高温消毒、棉隆、威百亩闷棚处理。
(5)移栽前增施土壤氧吧基质
移栽前每亩 地撒施200-300kg土壤氧吧基质,可配合复合
肥料使用,也可配合生物有机肥或发酵粪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