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主要危害草莓花蕾、花瓣和幼果,造成授粉不良,形成僵果或畸形果。蓟马危害后,草莓花朵变褐不能结实,受害叶片出现灰白色条斑或皱缩不展,使植株矮小,生长停滞,棚室草莓果实难以着色,无法正常膨大或畸形,即使膨大果皮也呈茶褐色,使草莓的产量和质量均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蓟马还是病毒的传播媒介,会引发草莓病毒病。蓟马因虫体较小,且主要在花内危害,容易引起管理者的疏忽,对这些蓟马造成的症状,误认为是缺素或由病害造成,而不能及时加以防治,因此,在设施草莓的栽培中,蓟马危害有逐年加重之势。
棚室草莓的蓟马危害往往会有两个高峰期,一是草莓移栽后的9~10月,无论是成虫还是若虫多隐藏于草莓的幼嫩组织部位,主要危害嫩叶,使叶片皱缩、暗黑,严重时草莓生长停滞,发育迟缓甚至死亡。二是在下年的3~5月,蓟马成虫和若虫多隐藏于花内,主要危害花、果,导致出现大量畸形果实,使草莓表皮粗糙。随着栽培措施的完善及技术更新改良,棚室草莓花芽分化期提前,从11月下旬蓟马少量开始在棚室草莓上出现,数量回升较快,若失去这一防治适期,将对草莓生长造成明显损失。
农业预防
加强棚室草莓的水分管理,提高草莓的抗逆性。控制和调节棚室的温湿度。冬天晴天上午注意放风,将棚内湿度控制在75%以下,然后紧闭棚室,棚温上升到30℃后放小风,将温度控制在28℃,下午加大通风量,将湿度控制在70%以下。
化学预防
针对蓟马隐蔽性强的特性,药剂防治草莓田的蓟马时,应选择具有内吸性强的药剂,或在药剂中加入有机硅助剂,尽量在苗期与现蕾开花前选择持效期长的农药。可选用甲维盐30克兑水15公斤进行叶面喷雾或50%啶虫眯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选择以上药剂交替使用,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在用药防止时应注意,因为蓟马成虫能飞善跳、扩散速度快,使用农药防治时应从外围四周开始向中间为好,以便集中消灭。同时蓟马有昼伏夜出活动的习性,在下午用药效果好。采果期必须用药时,一定要使用生物农药,在采收前15天停止用药。
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