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病毒病多表现为花叶、黄边、皱叶和斑驳,病株矮化,生长不良,结果减少,品质变劣,具有埋伏侵染的特性,植株不能很快展现症状。主要表现长势衰弱、退化,新叶展开不充分,叶片稀少、无光泽、失绿变黄、叶缘不规则上卷、皱缩扭曲,植株矮化,座果少产量低。
在中国草莓主栽区有4种病毒。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镶脉病毒、草莓皱缩病毒。草莓病毒病的最易显症生育期为成株至开花座果期。发病潜育期5-10天主要是田块间与传毒虫媒发生偏多的作物相邻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偏氮施肥、防治传毒虫媒不及时的田块发病重。连年种植,病毒病发病率高。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但在一些栽培品种上并不表现明显的病状,在野生草莓上则表现明显的特异症状。病毒病的发病率和发生严重度与草莓栽培年限成正比。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但因种苗是无性繁殖,品种抗性易出现严重退化现象
农业预防
应用脱毒苗:选用抗病品种发展草莓茎尖脱毒技术,建立无毒苗培育供应体系,栽植无毒商品种苗。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适时移栽,合理密植。适时调控水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清洁田园:发现显症病株及时拔除。及时清理田边杂草,减少传毒虫媒的中间寄主。 [3] 一旦发现有连片病毒病发生的田块,应及时铲除并销毁。
预防传病虫媒:在蚜虫、蓟马、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同时使用黄板诱捕(25-30张/亩)减少虫口基数,防止传播病毒。
化学预防
从种苗移栽成活查到危害起用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4次,有较明显的抑制病害扩展的效果。
绿色预防:可选8%宁南霉素水剂(菌克毒克)300-400倍液(每亩用量250-300克)等喷雾。常规防治用药:可选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迁毒)300-400倍液(每亩用量250-300克);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病毒A)500-600倍液(每亩用量175-200克);1.5%病毒灵乳剂1000倍液(每亩用量100克)等喷雾。
解决方案